医疗美容就医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应挑选出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自觉非医疗机构和非医师的医疗美容服务,自觉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或来源不明的医疗美容药品和医疗器械,发现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及时举报。
昨天上午,尽管申城刚刚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但是在黄浦区的一家医美医疗机构内,前来进行咨询和医疗美容的就医者络绎不绝,整个大堂接待室里座无虚席,其中以年轻女性为多。
“这些年来,来进行医疗美容的就医者逐年增多,每年的七八月份,就会出现一个暑期小高峰。”该医院负责的人介绍,虽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医疗美容就医者人数出现大幅度反弹。自今年6月底以来,每天的医疗美容手术都排满。不少大学生为了能在面试中给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不惜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前来整形,其中不乏研究生;还有一些中年人也因害怕被减薪或下岗,而纷纷选择除皱手术以保持职场竞争力。
“我的脸太大了,总是不上照。”为了能让自己更自信些,20多岁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女生小张也加入了医疗美容的队伍——注射肉毒杆菌素瘦脸。
在小张看来,姣好的容貌会影响到之后的职业人生。她所在班级的好几个同学都去医疗美容了,其中不乏男同学。
小张是在妈妈黄女士的陪同下一起来医院的。黄女士和记者说:“本来我和她爸爸都坚决反对整形,后来看到,身边很多年轻人都在打这个针,想想不是动刀子,也就接受了。现在工作挺难找,很多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长相,其次才是工作上的能力,我希望孩子能增加些自信,明年找份好的工作。”
据观察,在医疗美容中,打瘦脸针等这些“微整形”项目最受就医者青睐。此外,选择做双眼皮、隆鼻,改脸形和吸脂减肥也很热门。但是,这些微整形项目往往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比如注射肉毒杆菌素瘦脸后,治疗效果会慢慢消失,这时如果要获得原先的疗效,便必须接受再一次的注射。很多人在注射后会产生“打针依赖”。
在长宁区的一家医美机构,记者遇到了90后小王。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前来医院接受医疗美容了。
“我一开始内心并不接受认可医疗美容这样的一个东西,可身边的小姐妹都在尝试微整,有些效果的确不错,我也希望自己永远停留在18岁。”身边的“成功”案例,让她逐渐心动。3年前,小王终于迈出了微整第一步——注射玻尿酸。
小王和记者说,注射一针1000多元,但并非打了一针就恒久不变,效果只能维持几个月,现在绝大多数都是半年就会去打一次。“真的会让人上瘾,我完全停不下来了。”小王说,变得“美丽”之后,她再也不能接受之前自己的样子,觉得哪里不够完美就想去整一下。
这两年来,小王的医疗美容项目也开始“扩容”,从注射玻尿酸,到假体隆鼻、开双眼皮、雕塑下巴等。前前后后,小王在这里花了10万元以上。
据观察,像小王这样的年轻人很多,他们宁愿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用于医疗美容,只为了让自己会变得更美。
爱美的张女士在某电子商务平台看到“菲洛嘉注射,让你的皮肤像婴儿般细嫩光滑”的宣传广告,便前往某医疗美容医院做咨询。现场接待人员向她介绍该产品能达到补水、美白、嫩肤的功效,张女士心动后立即付款,接受了菲洛嘉注射。菲洛嘉是一款获得了妆字号批文的产品,实为化妆品,不可作为药品向人体进行直接注射。目前,该案件已移交药品监管部门查处。
市卫监建议就医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主动向医务人员核实相关药品、医疗器械是不是满足法定要求,并依据所标明的适应症使用。除了“美白针”,还有所谓的“溶脂针”,同样在我国没有正式批准,不是合法的医美项目,正规守法的医美机构和医生是不会给就医者注射溶脂针的。
王医生是某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他在其注册的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后,将剩余的品带出,到一家未核准设置麻醉科的医疗美容机构为患者马女士进行抽脂。马女士在术中发生休克,被就近送往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抢救,万幸留住了生命。目前该医疗机构及王医生已被行政机关立案查处,同时,相关线索也已移送公安机关。
市卫监建议就医者在接受医美诊疗服务前要仔细查看医疗机构公示信息,包括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资质、诊疗科目、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等。医疗机构如要开展全麻手术,则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许可设置的麻醉科;麻醉医师应注册或多点备案于该机构。
我的美丽我做主,但是并不是想怎么整就这么整!上海市医美质控中心秘书长孙宝珊想提醒这些年轻人们。
“爱美的同时,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切忌冲动消费!手术大小不同,对人体的损伤所致程度不同;达到一定的量,就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比如说全腰腹部抽脂、双大腿抽脂,达到一定风险,就不能再做下去了。”孙宝珊是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教授,做了近20年医疗质量监控工作。
孙宝珊教授说,当前医美的商业化带来了诸多管理上的问题,要一直地规范和完善。未来要逐步完善医美项目,开展手术风险评级,在改善行业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创新。
在他看来,作为医疗机构应该有明确的告知义务,术前与就医者签订手术同意书、知情书、告知书,书面口头均应详尽告知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在已详细告知解释治疗项目并征得就诊者同意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治疗,充分保障就医者的知情同意权。
目前,在上海6000多家医疗机构中,有300多家医疗美容机构,占5%,从2017年开始,卫监所对全市248家医疗美容机构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和评估,将这些机构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估结果发现,A级为10多家,D级也有10家。从评估结果来看,上海的医疗美容行业整体相对是规范的。
在提醒就医者理性的同时,沪上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医美行业的规范。今年,在社会热度较高的医疗美容领域,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美容生态化监管”的创新模式,将构建“机构自管、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多元化监督管理体系为医疗美容监管的根本目标。为此本市卫生监督部门就医疗美容机构的监管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并将致力于为老百姓打造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做出努力。
今年6月,共计326家医疗美容机构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卫生、广告、药械、物价、医疗质量、麻醉知识要点等内容,为全市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依法执业进行培训。
在上海市社会办医协会主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的牵头下,7月7日本市举办《上海市社会办医美机构依法守信倡议书》《自律公约承诺书》签约仪式,14家社会办医美机构首批签约。而下一步,7月将完成全市医疗美容专科机构《自律公约承诺书》的签署。
本市目前已根据相关工作要求完成了社会办医疗美容机构自查自纠工作,要求各医疗美容机构依据自查内容查找机构在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完成整改。下一步,本市将根据《上海 市关于逐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与各部门联合针对医疗美容执业中存在的顽疾开展专项执法。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机构加入到这个承诺中来,让医疗美容行业更规范。”上海市卫健委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监督科科长刘洪表示。
作为医疗机构,必须要公示本机构的相关信息,包括其医务人员的资质、诊疗科目,美容项目收费标准。依照国家相关规定,社会办医疗机构可以对服务项目和价格自主定价,但必须要进行公示,并按照公示价格进行收费,否则就医者能够直接进行维权。
就医者要充分了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资质、诊疗项目、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要向其说明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就医者的同意。同时,就医者可向医务人员核实相关药品、医疗器械是不是满足法定要求,确认使用的假体、注射填充材料,其防伪可追溯条形码记载到病历等相关记录中。就医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后,可索取病历资料和票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