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妇女节已经改名换姓成为“女王节”、“女神节”,变成了又一个消费狂欢的节日。很少有人再关注,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原本是为了
这个最初由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节日,在中国渐渐失去原本的意义。“女权主义”一词更是让人避之不及,两性议题下声讨“伪女权”“田园女权”“女拳主义“也仿佛成为一种潮流。
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妇女节创始人,国际妇女运动的先驱人物。
女性如今拥有的许多权利:工作的权利、投票的权利、堕胎的权利、有自己的银行账户的权利、起诉离婚的权利......这些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过去一百年间的女权运动争取而来,也被当下的女权运动保护着的。
许多人表示,现在女性已经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女性已拥有前所未有的优待和权利。在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女性拥有了投票权、受教育权,女性在职场、政治、经济社会领域也都崭露头角。
事实上,据联合国妇女署报告:要充分实现男女平权和机会均等,我们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谈矫枉过正还言之尚早。
女权的发展短暂且脆弱: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警察还有权逮捕在街上穿裤装的女性;女性享有投票权不过百年;2018年,爱尔兰才废除堕胎禁令,女性才有掌控自己身体地权利。
直到现在,30个国家中有2亿女性都曾被实施割礼(女性生殖器切割);2011年到2020年还有超过1.4亿少女成为儿童新娘。
除此之外,对女性的偏见、限制、物化和规训依然充斥着每个女性的生活。许多国家女性还在争取最基本的权利:出生权、受教育权、平等就业、自主决定结婚和生育……
性别的偏见在阅读中也十分常见:在搜索女性书单时,我们得知大多数所谓的“女性必读”书单里,都是与爱情有关的小说或散文,仿佛女性读书也只为了讨论爱情。而“男性书单“里,从历史到经济、从政治到哲学,内容丰富多才。书单的“性别之分”背后展现的,是女性被困住的那个狭小世界。
借着妇女节之际,我们编辑了一份“女权主义书单”,希望能够通过它们,能让你了解女性的千百年来的困境与抗争,开始思考有关两性的平等,能找到一条路通往更广阔的世界,去获得支配自己人生的勇气与力量。
《为女权辩护》一书出版于1792年,是18世纪英国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女权主义基石”。
在玛丽生活的年代里,已婚女性权利从属于丈夫,没有财产、私人钱财和选举权,甚至“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个词也还没被发明。
玛丽为当时处于无权地位的英国女性大声疾呼,要向女性提供与男性相同的机会与权利,接受相同的公共教育。并主张女性自食其力、贡献社会。
女人从幼年时代开始就被教导:美貌是女人的权杖,因而心灵要为身体塑造自己;心灵只能在它的镀金鸟笼里徜徉漫步,并且只能努力去赞美它的牢笼。
2016年,BBC召集了全球最具权威的书评人,评选出了百年来最伟大的11本儿童读物,其中《小妇人》位居第四。
这部女性成长小说享誉世界一百五十多年,是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通过你自己孩提时的记忆所作。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一家四个性格迥异的姐妹如何坚守自我、主张平等、努力追求梦想的故事。
书中的女性意识:独立和自强、不要把爱情当成人生的唯一目的,没有人可以定义女性应该过怎样的人生等等,即使放到今天,也隽永弥新。
书中对女性成长和情谊的书写,在当年被男性视角占据的文学作品中十分珍贵。近几年,同样是讲述女性之间的友谊与成长的那不勒斯四部曲(Neapolitan Novels)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引发热议。
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她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权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也第二波女权主义的起点。
在书中,波伏娃对男女现状、女性地位、婚姻、同性恋等等的议题都进行了犀利地分析。
她通过历史演变的视角,探讨了女性面对的“不公”处境,冷静客观地控诉着男人对于女人的歧视、卑鄙和压迫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了女人耽于享乐安逸,缺乏雄心,对自身弱势地位的造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波伏娃看来,女性获得解放必须依靠以下两个途径:对于生育与否的自我决定权以及工作。而这两点,尤其是第一点,在今天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中,都依然是一个不曾过时的话题。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使女的故事》是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的反乌托邦之作。
在书中,阿特伍德虚构了这样一个国家——基列共和国,在这一个国家一切行动都遵循圣经的指示,女性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属品,没有行动自由,被赶出一切工作岗位,不允许拥有财产,也不允许阅读,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
有合法身份的女性按照婚姻经历和生育能力被分为几个等级,而不能生育的女性,女权主义者,女同性恋......则被送到殖民地种地或清理核废料。
作者用平静克制的笔触,将“曾真实发生过(如禁止堕胎、月经警察、秘密处决、人口清洗等)”的事情融入其中,让人仿佛在阅读女性的残酷历史,也仿佛在预言未来,让人胆战心惊。而现实中,最严格的“心跳法案”(孕妇只有受到“严重健康威胁”时才能堕胎)于2019年才在美国乔治亚通过。
一切都不是瞬间改变的:就像躺在逐渐加热的浴缸里,你就是被煮死了自己也不会察觉。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九十年前,伍尔夫应邀以“女性和小说”为主题在剑桥大学某女子学院作演讲。却因为身为女人,被拒绝单独进入图书馆,还被从草坪上赶了出来。话题由此展开......
《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收录的就是这两篇演讲稿。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美的文笔展示出了20世纪初期的妇女生活,论述了女性的贫困处境和女性无法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的历史。
心灵的的自由依赖于经济的自由。作者呼吁年轻女性们女性要勇敢而理智地去抗争,去争取独立地经济与社会地位,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实现心灵自由,去创作,去表达。
我希望你们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挣到足够的钱,好去旅游,去无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来或过去,去看书、做梦或是在街头闲逛,让思考的鱼线深深沉入这条溪流中去。
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一定的影响力女人」。讲述了职场女性所遭遇的困难与歧视,激励全球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男性厌恶女性是对女性他者化和物化,可是女性何尝不会厌恶自己和其他女性呢?
过去5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